1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中国港口 > 行业资讯 > 多式联运 > 正文
“内河船不跨省” 到江海联运通全球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8/8/28 17:28:00

从1974年成为一名水手开始,我驾驶过驳船、拖轮、自航机动驳船,担任过轮船舵工,后来又从事航运、港口管理,40多年来见证了航运的嬗变——江河东流不息,航运发展蒸蒸日上!

1974年12月,我来到湖南省航运公司(简称湖南航运)益阳航运办事处船舶大队,成为水泥驳船队“湘航257”1号船的水手。最初驾驶100吨级水泥驳船时,在窄河小港,轮船解拖靠码头全靠人力。我们使用20多米长的木挽钩撑船靠离岸,常撑得肩膀红肿。枯水期时,为防止水下障碍物碰破船,只能用撩水篙做“武器”,边测水深边向驾长报告。冰天雪地“水不离手”,船员的手常被冻得没有知觉,劳动强度特别大。

“轮船两头尖,中间冒黑烟,炉工满身黑,挥汗一昼夜,蒸汽推进轮,船似蜗牛行。”湖南航运的老民谣,依然在耳边回响。1977年,我被调到“湘航6345号”木驳船当驳手。当时使用的是“轮驳拖带法”,由蒸汽轮拖带20至40米钢缆,牵引近20艘驳船行驶200公里左右,需要航行几个昼夜。

1978年以前,根据规定,内河船不准跨省。当时我所在的驳船,从未驶出过岳阳市城陵矶航段。改革开放后,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的政策。从此,湖南航运打破航线上的封闭瓶颈,迎来春天。满载大米、磷肥等货物的驳船浩荡驶向上海、安徽等地。

1995年8月,我调任长沙港务局商务调度处副处长,与商务航运调度及船舶打交道。当时,水运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交通部在长沙港投资新造5艘600千瓦的江海顶推轮和40多艘680至900吨级槽盖分节驳船,适航A级航区。顶推式运输,运载量大、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靠,还获得了交通部科技成果奖。长沙港船舶运力增加到4万吨,每航次可顶5000多吨货物,破浪冲出城陵矶上至湖北宜昌,开辟湘沪航线,实现了通江达海。

那些意义重要的进出湖南航次,在我的心中更是难以磨灭。1987年新辟枝城至上海崇明岛煤运、1988年年底长沙轮船公司派40艘船舶到上海抢运国家调拨给湖南的救灾小麦、1995年长沙港参与三峡工程建设、1998年承运援外大米、湖南航运由轮驳船队转向大规模集装箱运输……这些嬗变,如同一条大河,在我心中流淌。

1998年,长沙港新增舱容为1000吨的敞口煤驳船,结束了省内无1000吨货驳船的历史,20年来长沙港单船载重吨位由小到大,不断发展。2015年7月,6000吨级的“民语号”货轮驶进长沙新港,长沙港单船载重记录再次刷新。运输工具不断更新,是湖南航运高速发展的轨迹。

今年7月3日,我参加了3艘650标箱的岳阳至上海洋山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双燃料LNG集装箱船设计方案评审,深受鼓舞。在湖南航运的发展史上,内燃机取代蒸汽机船、木质船换代为钢质船、自航轮淘汰顶推轮。如今,万吨级的LNG动力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已不是梦想,翻开了湖南航运双燃料零排放、江海直达万吨级轮的新篇。航运信息化快速发展,运输工具不断更新,航速持续加快,都成为湖南航运发展的注脚。


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业务合作
Copyright © chinaports.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601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