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中国港口 > 行业资讯 > 综合物流 > 正文
“公铁水空”无缝对接 江苏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
     来源:新华日报     2018/9/20 15:15:00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日前正式印发,提出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顺畅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到2035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和支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补齐短板,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高铁、航空和过江通道是我省交通运输三大突出短板。

《规划》提出,完善区域高快速铁路网络。到2020年,江北干线铁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全省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2700公里左右,覆盖超过70%的县级及以上节点,所有设区市之间2小时基本可达。到2025年,江苏境内形成“三纵四横”高快速铁路网,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4800公里左右。到2035年,全省运营铁路达8000公里左右,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5200公里以上。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总里程达1100公里左右,并实现公交化运营,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时空距离有效缩短,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覆盖率超过60%,宁镇扬、苏锡常地区实现“0.5-1小时城市通勤圈”。

系统谋划机场布局定位。到2020年,全省运输机场客、货年保障能力分别达到7000万人次和170万吨。到2025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无锡硕放机场打造为区域枢纽机场,国际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淮安涟水机场建成淮河生态经济带货运机场,全省运输机场客、货年保障能力分别达1亿人次和200万吨。到2035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进入全球前50位,全省运输机场客、货年保障能力分别达到1.3亿人次和220万吨。持续加大航线开辟力度,到2020年,全省机场航线达330条以上,其中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95条,国际货运航线8条以上,全省机场出入境客流比例提高至12%左右。

协调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等不同过江功能需求以及桥梁、隧道等不同过江形式。至2020年,过江通道数量达17座。至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0座,过江通道瓶颈基本缓解。至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6座。

突出水运,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规划》提出,打造水生态绿色走廊,着力突出水运主通道、主网络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新增干线航道达标里程260公里,达标里程达到2510公里,千吨级航道连通80%左右的县级及以上节点。到2025年,基本建成“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到3000公里,千吨级航道连通85%左右的县级及以上节点。到2035年,全面建成“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到4010公里,13条通江航道全部建成,12条省际通道全部打通,具备条件的县级及以上节点基本实现千吨级航道全覆盖。

到2020年,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0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520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0.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500万标箱。到2025年,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将达到560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600万标箱。到2035年,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将达到620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2.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800万标箱,港口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提升。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资本为纽带,形成港口投资、开发、运营全省“一盘棋”,将江苏省港口集团培育成为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企业。支撑连云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作用;打造南京为江海转运功能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苏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服务;开展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建设,在陆海统筹、江海联运、江海产业联动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和示范效应。

综合枢纽,多种交通无缝对接

《规划》提出,强化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之间的一体化衔接。高速铁路间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必要方向的跨线贯通运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做好与高铁枢纽的衔接,通过无缝换乘等措施实现枢纽设施的整合。尽可能将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引入中心城区,通过同台或立体换乘方式与城市轨道无缝衔接,提高“门到门”的出行效率。

着力提升南京、连云港、徐州、无锡四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进苏州、南通、淮安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增加枢纽城市辐射力和竞争力。重点提升南京首位度,以航空、铁路、航运为核心,强化与全球主要枢纽机场和国内外重要城市直联通达,建成南京至省内设区市城市“1.5小时高铁交通圈”,支持镇江、扬州融入南京枢纽布局。“机场+轨道交通”的枢纽模式将使普通公众坐飞机更方便。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引入重点机场,打造“轨道上的机场群”。

到2020年,全省累计形成30个以上综合客运枢纽。到2025年,累计形成50个以上综合客运枢纽。到2035年,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县级节点覆盖。到2020年,建设21个多式联运枢纽,其中,铁水联运枢纽12个、公铁联运枢纽2个、陆空联运枢纽7个,实现多式联运枢纽覆盖所有设区市、50%左右的沿江沿海重点港区和内河重点港口。


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业务合作
Copyright © chinaports.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601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