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中国港口 > 行业资讯 > 港航要闻 > 正文
巨野港:“流金淌银”的“绿色航道”
     来源:菏泽日报     2019/6/26 9:58:00

巨野港是菏泽首个重新通航的内河港口,古老的洙水河航道从这里开始又焕发了生机,不仅使菏泽丰富的煤炭、粮食、建材等大宗商品通过京杭运河直达长三角地区,而且凭借水路运输能耗低、污染轻、成本少的优势,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和“绿色航道”。今年6月17日至23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1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巨野港探访节能减排的奥秘。

洙水河通航,古航道焕发新活力

6月1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巨野港,这里是洙水河航道的起点。当天的气温高达38摄氏度,但高温并没有影响港口作业的繁忙,吊机一次次将乌黑的煤炭装进船舱,这些煤炭将由此输送到全国各地。

菏泽历史上水系众多,水运发达。洙水河源于菏泽,经巨野,过嘉祥,流入南阳湖,全长约150公里,是一条防洪、排涝、抗旱兼有航运功能的河道,是连通京杭运河和郓巨河的主要河流。由于历史上黄河菏泽段多次决口,加上疏于治理,洙水河航道逐渐没落了。2007年12月,洙水河航道改造工程菏泽段正式开工,按单线三级航道标准建设,设计年通货能力 1000万吨。2008年11月,航道疏浚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全部完工。2010年6月底,洙水河航道菏泽段工程全面完工。2015年4月,洙水河航道全线通航。

如今,巨野港麒麟作业区货物日吞吐量超过7000吨,重开菏泽内河航运新“黄金水道”的梦想正在悄然实现。

降成本:水路运输比公路运输低两成

巨野港陆域总占地约550亩,水域面积约350亩。河北南部地区、河南东部地区、山西东部地区以及菏泽本地的煤炭等物质,均可以通过这里再经京杭运河中转至煤炭需求地江苏、上海及浙江杭嘉湖地区。

巨野港分为北岸公用作业区和南岸建材专用作业区,设计年吞吐量1000万吨。其中北岸为煤、焦炭、建材、农产品及其它件杂货装卸区,共设计1000吨级装卸泊位13个、待泊位2个及工作船泊位1个,目前已安装固定吊机4台、移动吊机1台、伸缩式装船机1台、圆弧式装船机2台,全部建成后设计年吞吐量650万吨。南岸为玻璃产业原材料和成品玻璃装卸区,共建设500吨级固定吊机泊位13个,泊位长度为50米,设计年吞吐量为350万吨。

巨野港麒麟作业区运营后,吸引了巨野县境内的宏达化工、铁雄新沙等几家较大的焦炭生产企业选择水路运输,给企业节省了不少资金。另外、河北、山西、河南等外省的煤炭也选择来巨野港往外运送。”巨野县天宇龙港航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王维国拿本地一家大型焦炭生产企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巨野港没有运营之前,该企业一年有200万吨的焦炭需要用汽车送到最近的济宁森达美港,每吨运费46元。巨野港开通后,这200万吨焦炭通过水路运输能节省5000万元。

据了解,水路运输费用只相当于公路运输费用的五分之一。“以前除去汽车运费,每吨砂子只能赚七八元。如今从巨野港口走,一吨砂子运费能省20元。”从事砂石生意十多年的马军,一般从上海等地购进砂石,运到济宁后向周边地区出售,洙水河航道通航后向巨野一带运砂子改走水路,不仅节省了运费,还省去了超载、司机安全等方面的担忧。

我市及周边临近县市每年需要购进大量砂石料,大部分通过220国道从梁山运输而来,超载超限现象严重,公路负荷严重超标,对路面破坏较大,每年公路养护资金数额巨大。随着洙水河航道开通运营,大大减轻了公路负担,节约了国家养护资金,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多元化、合理化发展。

降能耗:水路公路运输耗能比9:11

铁路、公路运输是承载我市煤炭等矿产能源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然而与水运相比,这些运输方式有耗能大、占地多、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水路运输是切合当下节能减排、绿色交通主题的重要交通方式。

“在运量上,水路运输大于公路运输;在经济上,水路运输价格最低;在运输特征上,水路运输适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像煤炭、粮食、石块等易保存的货物。一个水上拖队可以运1万多吨的货物,而换成火车大概需要3个专列,换成汽车大约需要几百辆。”王国维给记者生动地介绍了水路运输的优越性。

“水路运输的低碳环保效果十分明显,在同等的运输条件下,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产生的碳氧化合物比例是1:5,一氧化碳排放量比例是1:3.2,单位耗能比例是9:11。”王国维告诉记者,水路运输耗能较小、污染较轻,还能节省建造公路等交通道路的资金、土地等。

根据 《菏泽港总体规划》,我市将建设洙水河、新万福河、郓城新河、郓巨河等4条航道,形成以巨野港区为核心港区,成武港区、郓城港区、定陶港区为重要港区的“一港四区”总体发展格局。如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巨野港已成为我市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亮点。


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业务合作
Copyright © chinaports.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601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14号